1物聯網技術的內涵
物聯網是使用射頻識別(RFID)、全球定位系統、紅外感應器、激光掃描器等信息傳感設備,按照約定的協議,把物品同互聯網相連接,進行信息通訊、信息交換,從而實現智能化的識別、跟蹤、定位、監控和管理的先進網絡技術。其概念是在1999年提出的,其最初的意義——“物物相連的互聯網”,其中包括了兩層含義:一是互聯網仍然是物聯網發展的基礎,物聯網的發展是在互聯網發展的基礎上進行延伸和擴展的網絡;二是物聯網的發展實現了任何物品之間的信息通訊和交換。
2物聯網產業鏈及其商業模式
2.1物聯網產業鏈上的主要角色
(1)用戶:包括個人和企業兩類。對于個人,將給人們的生活帶來較大的便利,這種便利將集中體現在手機的移動支付業務。對于企業,物聯網技術的應用將提高企業的生產效率,促進企業的長遠發展,其表現為環保部門通過物聯網對環境的監控、電力部門的遠程抄表等活動。
(2)系統集成商:系統集成商需要為客戶提供諸如設計、維護、施工等服務,同時,還要綜合考慮客戶的各種問題,提供完善的集成解決方案。
(3)運營商:其主要責任是做好基礎的通信網絡服務,并提供完善的綜合集成解決方案。
(4)產品開發商:研究、開發各種物聯網技術應用產品和解決方案。
(5)標準化組織:該組織主要對相關技術的進行標準化的研究和制定。
(6)新材料與集成電路芯片供應商:主要負責提供各種傳感器和集成電路芯片。
目前,物聯網技術已經取得了一定的發展成就,但是,每個行業在具體的實施方面,比如“信息化程度、基礎設施”等方面還存在著較大的差距,這些都影響了信息的互聯和融合。鑒于此,物聯網產業鏈上的各個角色,需要在合理的商業模式下做好自身的工作,努力促進物聯網技術的發展。
2.2存在三種主要的商業模式
目前,國外RFID市場、傳感網市場和M2M市場還比較獨立,商業模式也有所不同,主要存在這以下三種主要的商業模式:
第一種是系統集成商為客戶提供服務。系統集成商自身不生產設備,僅僅是通過自己設計的軟件或者是第三方提供的軟件,輔之采購設備制造商所提供的物聯網設備,形成完整的解決方案向顧客提供服務。這種模式是傳感網業務和RFID的主要運營方式。目前,很多企業都是集系統集成商和設備生產商于一體,不僅為客戶提供生產設備,同時也為其提供服務。此外,還有另一類企業,如IRM,則是通過讀寫器設備和采購標簽等自己的軟件來組建解決方法。
第二種是使用物聯網“MVNO”為客戶提供服務。物聯網“MVNO”技術通過租用電信運營商的網絡來實現為客戶提供M2M的服務。通常,物聯網“MVNO”擁有自己的軟件平臺,僅需要向產品開發商購買相關的設備,來形成解決方案。這種模式在美國較為常見,這是由美國電信運營商在初期對物聯網技術的重視程度低的原因造成的,因此,也催生了一批物聯網“MVNO”企業。優化前的傳輸網絡如圖1,本地網和城域網共用ECC資源,制約網管上報速度。由于網絡經過多次擴容,不能很好的支持多業務,造成網絡資源不能很好地利用。
圖1優化之前的傳輸網絡
第三種是物聯網電信運營商為客戶提供服務。電信運營商直接為客戶提供具有價值鏈的核心設備和軟件,進行服務。這種商業模式常見于歐洲,如沃達豐、Orange等都采用了這種模式,運營商直接把握整個產業鏈,為客戶提供直接的物聯網技術服務。優化后的網絡傳輸如圖2,本地網和城域網采用不同網管,消除了原有網絡所有的故障隱患,其它指標如備品備件、多業務支持等性能指標都得到了大幅度地提升。
圖2優化之后的傳輸網絡
不同的原因形成了這三種主要的物聯網商業模式,其原因是由于電信運營商自身缺乏關鍵技術,諸如傳感網、RFID等的技術基礎,相反,M2M業務則較少使用上述技術。目前,除了蜂窩移動通信技術之外的物聯網通信技術,則主要由以前各領域的其他企業進行提供。
3結語
物聯網技術是工業信息化發展的必然要求。在過去的一段時間內,計算機與網絡技術的發展,使得IT技術達到一個相對穩定的平臺發展期。物聯網技術將物理基礎設施同IT基礎設施進行結合,這樣方便了人們用精細和動態的方式管理生產和生活,從這一點來講,物聯網技術的發展前景將十分廣闊。